海棠书屋 > 历史 > 权驭大明 > 第896章 急流勇退(大结局)
  华夏十五年,武昌。
  一名儒雅的中年男子牵着一名十来岁的孩童,在一众护卫的尾随下登上了黄鹤楼,进了顶楼的一个雅间。
  “爷爷,这里的景色真美,听奶奶说当年您差点儿就栽在了这里,是怎么回事儿呀?”
  趁着伙计们上酒菜的时候,那名孩童来到窗前,俯视着不远处江中忙碌的船只,笑着向坐在那里的中年男子笑道,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
  “当年爷爷和你奶奶来武昌参加乡试,结果招惹了权贵子弟,差一点就死在了武昌卫的大牢里,幸好你婉婷奶奶相救,否则爷爷这条性命可就没了。”
  在喝着凉茶的中年男子闻言笑了笑,向那孩童说道。
  “爷爷,奶奶当年可是绝色美人,为何除了您之外那些人都看不出来?竟然竟得以官居右春坊大学士。”孩童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来到中年男子身旁兴致勃勃地问道。
  显而易见,这名孩童口中的奶奶是当今华夏帝国的皇后赵欣,赵欣女扮男装考取功名并晋升为右春坊大学士的事情早已经传遍天下,成为了一代传奇。
  如此一来的话,那名中年人就是华夏帝国的皇帝李宏宇了,虽说已经年近花甲,但李宏宇的面相不显老,看上去也就三四十岁的模样。
  因此,没人会把眼前的这位儒雅的中年人与皇帝联系在一起,无疑也方便了李宏宇的微服私访。
  当年多尔衮率领满清顺治皇帝投降后,李宏宇经过斟酌再三后定都襄阳。
  襄阳有着便利的水陆运输,自古以来就有着“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名,而依靠汉江可以保证充足的水源,便于建设。
  其次,襄阳位于江汉平原,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着“中州粮仓”之称,自然环境优越。
  尤为重要的是襄阳位于中原和江南之间的地区,距离全国各地的距离都比较近,因此坐镇襄阳便可以遥掌全国,而且还有利于西部的开发。
  如果搁在后世,定都襄阳便可以使得帝都免受海上的危险,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而北京和南京距离海面太近,一旦敌军从海上而来很容易失陷。
  为了处理纷繁的公务,李宏宇在定都襄阳后开始改组朝廷的衙门,裁撤包括六部在内的中央部院衙门,仿效后世组建新的政府机构,然后交由内阁治理。
  这里的内阁与自然不同于明朝的内阁,而是后世西方的内阁,由重要的政府机构主管大臣组成,对皇帝负责,对日常的国家事务有决策权,这样一来就使得李宏宇变得轻松,也提高了政府机构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在定都襄阳后宣布实行新学,以取代旧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引进了西方的学科,与儒学并重。
  不仅如此,李宏宇还设立了专业学校来培养专业人才,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考虑到国内有不少士子自幼熟读圣贤之书,而且年龄已经偏大不适合再学习新式学科,故而李宏宇特意放松了对旧学的限制,准备对那些学习旧学的士子开设两届科举恩科,而后废除科举制度。
  并且,李宏宇还特意下令,凡是年满二十五岁的学子,如果不能考入更加级别的新式学校就读的话就必须放弃考试投入到社会事务中,避免那种七老八十还在考试的现象发生。
  虽说李宏宇这样做有些不近情理,但无疑解放了大明的生产力,使得那些受教的学子们能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从事各行各业的建设,而不是一直在那里死读书。
  另外,李宏宇还改革了爵位制度,取消了爵位前表示地域或者头衔的部分,并且裁撤了郡王这一级别。
  以襄王和楚王为例,自此以后统称为“亲王”,而且李宏宇对亲王爵位严加控制,唯有皇后所生的儿子能被封为亲王。
  其余妃子的长子封为公爵,次子封为侯爵,三子封为伯爵,四子封为男爵,五子封为子爵,逐世减等继承。
  例如,秦月的长子李云松、娜仁托雅的长子李云枫、朱婉婷的儿子李云浩、杨怜儿的李云海和陈婷的儿子李云涛等封为“公爵”,爵位前不再加修饰的词汇。
  按照李宏宇所定的定制,爵位只是一种头衔,代表着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没有实权。
  李宏宇这次来襄阳是参加原大明楚王、现华夏帝国的亲王朱盛昌的七十大寿,当年朱婉婷正是在朱盛昌的帮助下才救了李宏宇,两人从那时起就有了交情。
  朱盛昌当年和襄王一起拥立李宏宇登基,是李宏宇得以建立华夏帝国最大的两个功臣,所以李宏宇对两人是关照有加,也算是对得起大明皇室。
  李宏宇身边的这个孩童是太子李云轩的次子李玄峰,李云轩虽然贵为太子但并没有待在襄阳的皇宫,而是早早地就被李宏宇打发到各地磨砺,为其将来登基积累经验。
  其实,李宏宇这次南下不仅仅给朱盛昌过七十大寿,而且还要巡视南方诸省,然后抵达广州,率领华夏水师访问欧洲诸国,既是宣扬国威同时也是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
  虽说李宏宇看上起不过三四十岁,但他毕竟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况且又贵为华夏帝国的皇帝,包括赵欣在内都反对他此次率军出访欧洲诸国。
  不过,李宏宇有他自己的打算,觉得趁着年轻把能去的地方都去一遍,建立与华夏帝国的联系,如果再过十来年他就算想去也是有心无力。
  “陛下,您竟然亲自前来,实在是折杀臣了。”李宏宇向李玄峰讲着陈年往事时,一名老者快步进了雅间,笑着向李宏宇躬身说道,他就是朱盛昌,得知李宏宇来了武昌后前来拜见。
  “盛昌兄勿需多礼,今天是咱们老友相聚,不分君臣。”
  李宏宇笑着伸手示意朱盛昌落座,然后谈笑着回忆起了昔年的往事,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当年有谁能想到差一点死在武昌卫大牢里的李宏宇竟然能成为皇帝。
  华夏十五年八月,李宏宇率领着出访欧洲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离了广州港,踏上了西行的旅途,山下樱子以贵妃的身份随行。
  李宏宇之所以选择山下樱子,自然是因为山下樱子是他最年轻的贵妃,他不想让赵欣和秦月等人再承受这种颠簸之苦。
  这次西行李宏宇不仅仅是简单的出访,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与西洋诸国的商贸,故而有不少商贾和货物随行。
  随着海外贸易实业的蓬勃发展,欧洲对东方国家的了解越来越多,听闻东方的华夏帝国皇帝亲自来访,各国的国王皆不敢怠慢。
  此时的华夏帝国不仅并入了朝鲜、倭国和蒙古,而且还把南洋吸纳进了版图,中亚一半的地方也归属华夏帝国,使得华夏帝国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
  这次出访,李宏宇不仅访问了欧洲诸国,而且还去了美洲、澳洲和非洲,历时两年,不仅开拓了华夏帝国在欧洲、美洲和非洲的海外疆土,而且还把澳洲收入囊中成为华夏帝国最大的海外领地。
  实际上,这才是李宏宇此次出行的真正目的,他要趁着欧洲诸国无暇顾及的时候大力开拓海外领地。
  华夏二十年,清明节,辽西,石门山战死将士陵园。
  由于今天是祭奠亡者的日子,因此不少当地的百姓都前来陵园祭拜当年战死在这里的将士,石门山之战可谓是李宏宇一生中最为凶险的一战,因此名扬天下。
  人群中,一身便装的李宏宇把手里的鲜花放在英烈碑前后默默地立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回忆起了当年石门山血战的往事,如果不是将士们奋力厮杀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你……你是李大学士!”
  就在李宏宇神游天外的时候,耳旁忽然响起了一个声音,定神一看只见面前立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神色惊讶地望着他。
  如今华夏帝国已经建国二十年,能称呼李宏宇“李大学士”的人自然不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肯定敬称李宏宇为“陛下。”
  “你是二虎吧?”
  李宏宇仔细打量了一眼那名老者,微笑着说道,他隐约记得,这名老者是石门山之战后受伤致残的禁军一名士兵,名叫二虎,后来成为了守陵人。
  实际上,李宏宇对每一名守陵人都有着深刻的印象,至今记着他们的名字。
  “李大学……小人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名老者万万没想到李宏宇竟然记得自己,顿时免得激动起来,连忙推开一旁搀扶着他的年轻人,跪在地上高声喝道。
  “皇上?”老者身旁跟着的家人模样的男女顿时怔住了,面面相觑,难道眼前这个儒雅不凡的中年男人就是当今的皇帝?皇帝会来这里?
  “起来吧,现在咱们不兴跪拜礼了,以后不要下跪。”就在那些家人愣神的时候,李宏宇笑着上前扶起了那名老者。
  这次前来石门山英烈陵园,李宏宇自然要见见守陵人,尤其是当年的守陵人相继离世已经所剩不多了。
  “皇上,皇上来了!”见此情形,周围的人群中顿时骚动了起来,纷纷兴奋地拥了过来想要近距离地看看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华夏皇帝。
  尾随在后面暗中保护的护卫们见状立刻冲上前,快速护着李宏宇离开,李宏宇一边走一边微笑着向周围神色激动的百姓们挥着手,这使得现场的百姓们更加兴奋,万岁声不绝于耳。
  晚上,李宏宇设宴宴请了陵园的守陵人,以及守陵人的家人,与之同乐。
  那些健在的老守陵人被李宏宇邀请同桌而坐,别看李宏宇现在贵为皇帝,但当年他们可是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生死兄弟,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君臣之分了。
  见李宏宇竟然与那些老守陵人们谈笑风生,觥筹交错,而且还亲自给年长者倒酒,现场那些守陵人的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谁能想到堂堂的皇帝陛下竟然跟那些老守陵人称兄道弟,简直不敢想象。
  实际上,李宏宇从未忘记过当年跟随他南征北战最后战死沙场的将士,一直给予他们的家人和后人诸多的关照,以这些老守陵人为例,每个月能收到一笔可观的养老费用,供他们安度晚年。
  正是因为李宏宇的优厚抚恤政策,所以无论是当年的新军还是现在的华夏军队没有了后顾之忧,都愿意在战场上为他出生入死。
  从石门山陵园回来后,李宏宇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禅让于太子李云轩,太子已经快到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也该为华夏帝国贡献力量,这样更有利帝国的传承,总不能让李云轩五六十岁才登基吧!
  李宏宇则过上了太上皇的悠闲日子,领着赵欣等人游山玩水,他们这些人可谓奋斗了一辈子,临老也该过上自己想要的安逸生活。
  至于帝国的未来和前途,李宏宇并不担心,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已经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看儿孙们的造化。
  虽然李宏宇已经退位但他在朝野的威望依旧不减,是百姓心目中一个伟大的传奇,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被人津津乐道,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