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 > 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 > 新生子
  永嘉十一年三月初九,关于百姓减税、官员考核的新政令发了下来,连同王咏那一直无法推行出京城的,关于女子的新策,也随之强行推了出去。
  朝堂和百姓俱受震动,骂声渐起,还有官员跪在内外廷相连接的宫道上,大哭“牝鸡司晨”,要皇帝给个说法。
  皇帝的说法还没有给下来,这些大臣便被苏太监去衙门时无意中撞见,问清缘由后,驳斥了一番。
  可惜苏太监平日里很是谨慎,在陈太监、朱贤妃手下历练过几轮后,也没多大改善。
  面对文人,他许多话都说不出口,故而两边谁都没能说服谁,最终不欢而散。
  不久,这事叫朱贤妃知道了,他们便迅速被撤职,送出了京城。
  自然还有人不信邪,用尽办法,托了内廷宦官去给皇帝递交密奏,弹劾朱贤妃与内臣相互勾结,染指朝廷,妄图乱政。
  第二日,皇帝的意思便下达了。
  这位大臣被送进东厂牢狱里。
  不出两日,西厂便查了他个底朝天,几项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的小罪名扣在头上,认真管了起来,安排他个明明白白。
  朝堂因此更加愤怨不已。
  三月十二,西北边区传来急报,说是越安进犯。
  这个消息,越发叫朝堂上现出沉郁的阴霾。
  ·
  王咏来到思正宫时,杨固检正在看弹劾奏章。
  见王咏进来,行礼,他挥挥手道:“起来吧。”
  王咏的目光投在奏章上。
  他离得并不远,尚能看得清楚,那是朝臣弹劾他的文字,这段时间,他已经从陈端苏纯那里听过不少了。
  杨固检问:“你来,是想去西北边区退敌?”
  王咏垂眸,说:“咏想去西北镇守。”
  杨固检闻言,不由一怔。
  御马监宦官平素监军打仗,有时候也会停在地方上,受钦差做一些事情。可这些都和镇守不同。
  大齐初立国时,在山宜、洪永行省之间划分地方,定为国都,称作良都,皇陵也都设立在那里。
  后来世宗驾崩,仁宗十一岁即位。
  年幼的他目睹了妃嫔殉葬之惨状,酿成心病,几年后命人在崇奉、岭门二行省间划分地方,号为随都,建立行宫,专门安置在帝王死后,仍然存活的妃嫔,下旨废除人殉。
  到宪宗朝时,宪宗皇帝为了方便打仗,迁都崇京,又在阳上、源中、太尚三个行省中设立十个重镇,专门用来防御越安。御马监也因此而开始显达。
  随都行宫和良都皇陵处,都分设了宦官衙门。
  除两处领头的司礼监太监号为守备外,其余人等不是养老,便是被贬谪过去的。
  重镇处留下来长期防守外敌的领头宦官,号为镇守,俱由御马监中出,领当地军权,或是军政大权。
  不过镇守太监并不常有,到了本朝时,还从未设过。如今听王咏如此回答,杨固检心中忽升起一种奇异的想法。
  他确认道:“边报还未紧迫到如此地步,并不需镇守太监。”
  王咏跪下,顿首道:“圣上,边防或许无需专门镇守之人,可您和太子殿下,还是需要的啊。”
  果然如他所想的那般。
  杨固检微微闭了眼,许久,轻声叹道:“是朕愧对于你。”
  他对以后的事情,其实已经有了些其他想法,可无论哪个,都比不上王咏一句镇守。
  杨固检轻轻敲着桌案,道:“请贤妃来商――”
  “圣上,”王咏膝行上前,截断了他,“此事便不必与娘娘商量了。”
  ·
  王咏在思正宫中议事时,朱莹正陪皇后,等在宝台宫中。
  殿里没有燃着香料,血腥气从内室中弥漫开来。
  内太医院女医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手头事情,顾昭容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传了出来。
  朱莹面无表情地坐在皇后下首,抱着臂膀,冷冷地盯住内室妃色的帘幕。
  常姝雁担忧地看着她,道:“我听圣上说过,顾氏正在得用时,顾昭容还得留下,你可别做出什么傻事来。”
  “皇后娘娘放心,妾身眼下不会杀她。”朱莹冷笑一声。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顾氏虽得用,倒也并非无人可替。”
  常姝雁摇摇头,招来女医问道:“顾昭容身子怎么样了?”
  “回皇后娘娘,昭容娘娘腹中是双胎,怀相也不太好,因而有些难产。”女医回道。
  皇后点头。
  女医又说:“皇后娘娘,这……您要不要通报圣上?”
  妃嫔生产,自来是要报给皇帝的。
  常姝雁目光一暗,淡淡道:“顾昭容难产,也不知要花多长时间才生得出来,圣上事忙得很,待见着了皇嗣,再报给思正宫也不迟。”
  这不合宫规。
  女医怔了一下,不敢揣测其中秘辛,忙应承了皇后,退下去了。
  许是疼得太狠,顾昭容的呻/吟渐渐微弱,又有宫人递上补充体力的粥汤等物。
  朱莹听着,手中无意识把玩着茶盏。过了一会儿,她道:“皇后娘娘,可召贵妃来一趟吗?”
  皇后奇怪道:“召她做什么?”
  柳贵妃自从知道柳家已被皇帝处置,又被朱莹找上门去,差点掐死以后,颇老实了一段时间。
  常姝雁本和她是对头,如今看她不再惹事,虽还是厌恶她,倒也不至于落井下石,就把她干放着了。
  朱莹垂眸道:“顾昭容所做之事,并不能彻底瞒过他人,内廷外廷不少臣子,都已模糊着有了些猜测。”
  这里面最多的还是内臣。
  她说:“或许日后,此事终将大白于天下,那么她生下的皇嗣,必将身背污名。好在她生了两个,便挪一个给贵妃吧。”
  皇后沉吟片刻。
  她心中并不乐意。
  人都说,女为母则强。
  从前贵妃无子,还能搞得满城风雨,害了太子依旧安然无恙,反叫朱莹下狱。她郁郁之下生了重病,如今每每想起,便极为愤怒。
  如若贵妃膝下有了儿女,那还了得?!
  朱莹已经猜出她心中所想,笑了笑,说道:“皇后娘娘不必与她多做计较。”
  “怎么说?”常姝雁问道。
  “您是一国之母,当雍容大度以示天下。贵妃多年无子,又恩宠不衰,如今您赐下一个儿女与她,正可示您的包容,于太子殿下也有益处。”
  比如说堵文官的嘴。
  她理政这段时间,差不多也摸清了世家文人的酸脾气。
  贵妃谋害太子案,以柳家获罪了结了,皇后若要报复,骂名未必有,说她不甚贤良的声音肯定会存在。
  太子又因多病,至今还常常住永安宫。皇后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太子的名声有影响。
  常姝雁略一思索,明白这个理,只是她仍然有些疑虑之处,道:“贵妃罪名也不少,只不过时间长,差不多沉了,与如今的顾昭容不一样。”
  她担忧皇嗣的名声。
  “她虽养了孩子,因非亲生,于儿女名声妨碍却不多,正与皇后娘娘有利。”
  朱莹在“不多”上咬了重音,道:“也正因她有罪责,日后必会迁居皇陵或是行宫,便是膝下有孩子,又能做出什么事来呢?”
  这话彻底说服了皇后。
  常姝雁抚掌道:“就这么办吧。只可惜如今还要做个幌子,必须在顾昭容身边留下一个皇嗣。”
  她命人道:“请贵妃来一趟宝台宫。”
  ·
  正殿堂中,顾昭容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只能从女医动向上猜测一二。
  司礼监新鲜出炉的苏太监,忽随着宫人通报进来,先给皇后行了礼,便凑到朱莹耳边,悄悄说了句什么。
  常姝雁见状,道:“贤妃有事,便先去做吧。”
  朱莹歉意地笑了笑,随着苏纯出去了。
  两人来到角落里,苏纯道:“娘娘,您给百姓减了税,许多世家纨绔子弟不肯依,这几日地方上出了不少世家子弟放任手下侵扰百姓之事。”
  朱莹问:“怎么处理的?”
  “因涉及世家太多,地方官不敢做主,上奏请圣上和您拿主意呢。”
  朱莹冷笑道:“这天下是谁的天下?世家的吗?区区一群纨绔,如何便不敢了?”
  她生了气,苏纯垂手站直,不敢说话。
  朱莹又道:“我这便写一道令给你,你去地方上巡查一遍,正好把这些侵占百姓家业之人,都依法处置了。”
  苏纯胆战心惊道:“娘娘,那么多世家……会不会太过冒险了?奴婢倒不妨事,只是如今外头说您……”
  外头的人们,骂贤妃娘娘骂得很是难听。贤妃从他嘴里问出来的那些,已经算是好的了。
  朱莹带着他往偏殿走去,借宝台宫里居住的低位妃嫔纸笔一用。
  听了苏纯的话,她轻嗤一声:“我要浮名有何用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只不过想为这世道做点事情,求个死而无愧罢了。”
  偏殿妃嫔恭敬地迎朱莹入内,奉上笔墨。她提笔写就一道命令,想了想,拿自己私印盖上。
  “你奉我之令,尽管去做便是了。”
  苏纯双手接令,退出宝台宫。朱莹和那位妃嫔说了几句话,踱步出门。
  外头宫人传报,声音拉得很长:“贵妃娘娘到――”
  与此同时,一声婴儿啼哭,于正殿内缭绕开来。
  朱莹停下脚步,转头望向正殿。
  二皇子的哭声便于此时,似穿过了生死与时间,同样回荡于耳畔,与新生婴儿的啼哭相和。
  “皇后娘娘,是个小皇子呢!”宫人的声音响起,似带着无尽欢喜。
  小皇子么。
  她平静地笑了笑,面容上最后一丝温度,也彻底消去了。
  ※※※※※※※※※※※※※※※※※※※※
  谢谢不言小天使的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