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继室(作者:枝呦九) > 继室(作者:枝呦九) 第152节
  只是她看江南的游记更多了。她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去闽南看看。
  如今什么事情都定了。玉岫的平哥儿保住了,孙姐姐也保住了,茶叶也卖上了,闽南的地也买了。
  袁大人在闽南扎根,刕鹤悯的越州离闽南不远,王夫人也在淮州。
  京都——淮州——越州——闽南。
  处处都有人接应。
  素膳还活着!
  她每天晚上都盘算着这些,想着该怎么自然的,用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借口,在一个清晨,带着素膳走过那座蔷薇花开满的墙,而后坐在马车上出城门。
  走过郊外,一路南下。
  只要想到素膳坐在马车里活蹦乱跳的,她就高兴得掉眼泪。
  她真是年岁又大了一些,不经想从前。一想就会哭。
  而后思绪一顿,她想,她还要问问莹姐儿愿意不愿意出门去看看。
  宋玥娘年轻的时候,也是跟着家里兄长出门游学过的。莹姐儿跟着去,即便不去闽南,只去越州见刕鹤悯,宋家人和宋玥娘应该也会同意。
  她翻个身,掰开手指头算来算去,如今挂念在心头的只剩下一个太后娘娘。
  太后帮了她,此刻正是难熬的时候,她不能离开。
  不急。
  她想,一路上可能还有许多危险,她要一样样的都想好。
  她已经等了六七年,她不怕再等一两年。
  要事无巨细才行。
  她翻个身,又爬起来,给孙三娘写信,一写就是一个晚上,第二天打着哈欠进宫。
  二月的时候,太后有了想出门的意愿。这是一个自己控制不住的念头。起了心,动了念,便觉得在长乐宫里面躺着是件难受的事情。
  但她已经十几年没有出门过了。
  折绾并不催她。她笑着道:“一天挪一步,也是好的。”
  太后:“你哄孩子呢。”
  她可不是孩子。
  她试探性的搭着阿绾的手,走出了长乐宫的门。
  在出门的那一刻,她的心都颤了颤。
  她不肯动了。好像外头是什么洪水野兽一般,她又退了回去。
  但太后这一步,让还在御书房里面批改奏折的皇帝大惊,大喜,大为震动。
  他给折绾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皇帝对太后的感情很深。他当年虽然是太子,但是举步维艰,父皇偏爱荣妃母子,对他很是不好。
  是母亲一点一点拉着他磕磕碰碰的往前面走,顶住了所有的苛责,这才有了今日。
  但他却不孝顺,这么多年了,没让母亲出长乐宫一步。
  他当即落泪,对着太后道:“母亲愿意走一走,儿子这辈子也算是如愿了。”
  太后也怪难受的。她道:“是我让你担心了。”
  皇帝笑着道:“母亲想开了就好。”
  太后:“谈何容易。”
  皇帝还提起了最近诸多人家想送姑娘来的事情,“母亲真不要养一个?”
  太后:“不养!”
  皇帝叹息,“听闻英国公家的孙女不错,朕想着母亲跟英国公家的孩子有缘分,还想让她进宫陪陪你呢。”
  太后皱眉,心中不喜,“估摸着又是英国公的念头。”
  她本来是看在莺姐儿的份上不愿意说她父母的,但英国公实在是过分,她不免道了一句,“他这般难道真是为了我?”
  皇帝一愣,好笑道:“自然也是为了他自家。”
  但见太后不喜,本是高高兴兴的,难得的露出了不悦的神色,连忙道:“这是个庸才,母亲不要与他生气,朕骂一骂他就好。”
  太后平日里是要说一句“那就不用了”的好话,她是个不与人为恶的性子,但今日却道:“嗯,皇帝,你好好与他说一说,否则他又逼着孩子来。”
  她回忆当年,“莺姐儿不就是这般被他送进宫的么?”
  皇帝哪里会在这个时候反驳太后,便跟着说了几句,“是,他的手段跟后宅妇人一般,朕这些年一直看不上。”
  英国公一直是没有升官的,领着闲职倒是也过得去。
  至少勤恳。
  也就是这么点用了。
  折绾再进宫的时候,太后心情好了许多,不仅出了宫门,还在附近的青石板路上走了走。
  她喜欢上了说从前。她说自己刚进宫时候的事情。
  她跟折绾道:“先帝去世,我便从皇后的长明宫搬到了长乐宫,成了太后。”
  但没多久,皇后就去世了。
  太后还是很喜欢皇后的。她道:“她自幼就嫁给了皇帝,又生下了太子,当年皇帝还没登基的时候,她跟着吃了不少苦——所以如今皇帝对太子很是宽和。”
  她喃喃道:“那是个极好的孩子,可惜了。”
  折绾就静静的听着她说从前。
  人要走出来,必定是要回忆从前的。
  她刚重回这世的时候,也很喜欢回忆原来的事情。
  她就轻轻的问:“后来呢?”
  后来啊。
  太后笑了笑,“咱们慢慢走一走,我说与你听。”
  第99章 得无念,得无名(28))
  太后开始愿意去御花园里走一走了。折绾总是随侍左右, 还会对御花园的花花草草做出品评。
  她道:“您看这朵花,看着好像是要枯萎了,但它的根好得很, 只要拿果皮切碎了放几天,如同沤肥一般,等出了水, 再把这些水倒在花根上, 过阵子它就又能长得好了。”
  太后还是第一回 听见果皮能让花草起死回生。她感慨起来, “还是你懂得多。”
  折绾:“精通此道, 常年学着,做着, 此刻我也敢跟老农比一比学识的。”
  太后哈哈大笑。
  而后又问起莹姐儿的事情, “她如今还在宋家住着呢?”
  折绾点头, “她倒是想回去。上回还拉着我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还说这话虽然糙,但细细琢磨起来, 还真自有几分道理。”
  太后高兴道:“是个小大人呢。”
  折绾:“谁说不是呢?只是父亲这回也生了气。宋家人见父亲没递话来,便也没送她们回。”
  太后撇嘴, “英国公有什么好生气的?”
  因对莹姐儿的观感极好, 太后不免也对英国公生出七分不满来, “他就是个掉在权眼里的。之前我是不愿意想这些,可我若是细细计较起来, 当年他可没少让莺姐儿传话——光是这些,就能让他喝一壶。”
  折绾:“那我去接莹姐儿回去?”
  太后:“让英国公去接!”
  折绾笑起来, “好呀。”
  太后拍拍她的手, “我一向讲理,但我年轻的时候, 性子却很直,如今老了,虽然改了很多,但骨子里还留着些呢,随时能变成不讲理的老太后。”
  折绾闷声笑,“那可太好了,讲理的人都吃亏受罪,反而是那些不要脸面的活得痛快。”
  太后就感慨,“谁说不是呢。就是莺姐儿一事,也是我跟你婆母伤心,英国公怕是想都没想起来几次。”
  折绾便发现了,太后不过于苛责自己后,就转而探寻起英国公的不好。
  她也不是故意这般想的。但她从前想的都是自己克女儿,是个不祥之人,有煞气——想别人的不是便想得少。
  结果如今英国公还要送莹姐儿进宫,把小姑娘逼得有家不能回,就直接触及到了她心里的伤心和怒火,让她情不自禁地就将矛头对准了英国公。
  她道:“莺姐儿进宫那天就在哭。”
  她对英国公和赵氏有亏欠,一直都是愧疚的,但愧疚了这么多年,回过神来,自然也能发现他们的不是。
  “怎么就不能对莺姐儿好一点呢?后来莺姐儿进宫后,他也不闻不问的,只一味的享受她带来的好处。”
  宫里面厮杀出来坐稳太后之位,让皇帝听之任之的人,哪里是糊涂的,只是她不愿意去想罢了。
  她抹抹眼泪,“传我的话,让英国公亲自去接,否则我也有法子对付他。”
  这话不能折绾去传,太后专门跟玉妃说的。
  玉妃琢磨了一会儿,便把玉岫叫进宫,“姿态摆足了。”
  如此过了两天之后,英国公就接了懿旨,脸色惨白的叫上赵氏一块去宋家接人。
  宋玥娘嘚瑟得很,不用玉岫提醒也做足了姿态。
  但宋老大人还是得体的,即便心里得意,但也留了脸面,请了人喝茶。
  席面之间由宋老夫人负责阴阳怪气,他负责打圆场,把英国公夫妇说得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这顿茶吃了一个时辰才停。
  英国公彻底没了脸面,回去就病了,本来想把刕鹤春叫到床前诉苦的,但想到这个儿子已经对自己离心,便又忍住诉苦的冲动,想维持自己仅剩的颜面。
  于是一腔怒火发在了赵氏身上。赵氏这段日子实在是憋屈,也不惯着他,“你自己猪油蒙了心,还在这里怪我做什么,难道是我让你这么做的吗?”
  英国公两眼无奈看苍天,“你们……你们一个个的都反了天了,可谁又替英国公府想过呢?川哥儿和升哥儿天资平平,靠他们自己走出一条路来,那英国公府的门楣也别想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