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 > 庶长子 > 第106节
  好吧,除了魏知府颇得民心之外,魏公子也是这平江府数一数二的少年郎,长得好,性格好,还有一些诗作在坊间流传,已经从神童进化成了才子。
  魏才子还在赶来的路上,不知道府城的百姓待他如此之好,可魏才子的父母这会儿就免不了要感慨万千了。
  刘枫早就已经融入到平江府的圈子里了,可那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和官家的女眷,跟这些普通的百姓,关系实在不太大。
  做梦都想不到,居然还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
  “夫君辛苦了这么多年,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刘枫声音已经有些哽咽了,眼睛里还闪烁着泪光,尽量克制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
  在平江府八年了,夫君从玉面郎君熬成了现在这般模样,不是说不俊俏了,只是跟八年前比起来,整个人真的是黑了不少,皮肤也变糙了不少,光看相貌的话,若说夫君是武将,可能也会有人相信。
  作为枕边人,她知道夫君这些年来有多辛苦,府城的大街小巷,附近的农田,甚至是四个州城,夫君在这八年里全都已经转遍了,有时候夜里说梦话,嘟囔的都是衙门这些事儿。
  在此之前,她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还有人可以这么做官,用‘兢兢业业’都不足以来形容。
  平江府这些年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刘枫知道夫君的辛苦没有白费,但是百姓的感念又是另外一回事,让人欣慰之余,又免不了有些酸涩。
  “好了,好了。”魏时哭笑不得的抱住夫人,搞得他鼻头都有点酸了。
  两个人感怀了没多久,客人就上门了,赵家的、官家的、石家的……
  昔日平江府的四大家族来了三家,没来的金家这几年差不多算是没落了,在整个平江府都在卯足了劲儿发展的时候,金家还在搞内乱,各房互相扯后腿儿,谁也不乐意让谁占便宜,好好的一个大家族,就这么被甩到后头去了。
  如果魏时没有来平江府的话,可能金家不会这么快就没落,但在昔日的四大家族里,肯定是颓势最明显的。
  至于这发展最快的,自然还是赵家。
  跟八年前比起来,赵涵已经是赵家正儿八经的家主了,不再是掌权没名分。
  魏时的很多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还真多亏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赵涵,作为平江府最大家族的家主,赵涵的配合和响应,可以说是让他省了不少事儿。
  另一个就是曾经的关大人了,老人家前年就已经去世了,生前,无论是做官的时候,还是致仕了以后,都帮了不少忙。
  魏时投桃报李,关大人的孙子们,只要是够了年龄的,都可以入府学读书,如今的关家,都已经出了两位举人了。
  魏时本来还是想着等远哥儿回来之后,挑一个好日子,再来请大家伙好好的庆祝一番,没成想今儿大家就过来了。
  大概也是因着这一场全城的爆竹‘狂欢’吧。
  择日不如撞日,魏时过去接待客人,刘枫这边也吩咐了厨房准备宴席,还让人在府门口摆了锅灶,腊八粥和时珍小抄,府城的百姓都可以过来领。
  这两样虽都算不得金贵,但也算是一份心意了,就当是应了今日这景儿——全城同乐。
  第137章
  魏远还真是在腊八节这一日赶回来的,相伴而行的还有魏时曾经在燕县的故人。
  平江府以前几乎是不过什么腊八节的,更不喝什么腊八粥,这个习俗还是在魏知府到任之后才有的,到任后头一年的腊八节,就在四个城门口施了腊八粥。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府城这边儿才陆陆续续兴起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平江府的其余地方,倒都还是老样子。
  远道而来的故人,跟魏时已经将近快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时常有通信,后来生活的圈子完全不同,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关键是两个人越来越忙,最近这些年已经没有书信上的来往了。
  能够再次见面,也是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甚至于,一开始魏时都没认出来,这位居然是他年少时的同窗好友——黄学林。
  也不怪他没认出来,好友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曾经那也是瘦瘦高高的一个人,如今这体态……真有几分富商的感觉了。
  “多年未见,黄兄别来无恙。”魏时忍不住拱手行礼道,就像年幼时那般。
  那时候他们都在何秀才的学堂里读书,私底下很是喜欢用这些用这些大人的礼节,好似那样就相当于长大了。
  黄学林都差点儿给昔日的好友跪下,按理来说,也该跪下的,他不过才有一个童生功名,勉强能算得上是读书人,可这些年做的一直都是商人的事情。
  昔日的小伙伴则是做了高官,封了伯爵,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单就两个人的身份而言,黄学林在路上就已经想过了,见了面,两个人还未说话的时候,他就先把礼给行了。
  虽说昔日的交情不错,可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他最讨厌穷亲戚拿架了,自己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可还没等他行礼呢,朝廷的航海伯就已经先给他行礼了,当然这‘礼’跟‘礼’是不一样的。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黄学林一时都没能反应过来,是以,差不多算是眼睁睁的看着平江府知府拱手给他行了个礼,而且还口称‘黄兄’。
  在过来的路上,他想过种种两个人见面之后的情形,但也没料到现在这样,之前那些早就准备好的恭维之词,那些原本是打算拿出来拉近感情的童年乐事,这一会儿都卡在脑子里了,压根儿就说不出口。
  黄学林长吸了一口气,也行了一个同样的拱手礼,他了解十几年前的好友,如果还是那般品性的话,他如今跟普通百姓一样行跪拜之礼,那才是伤人心呢。
  “多年不见,魏兄还是跟当年一样。”
  跟当年一样的脾气性格。
  他原本以为在仕途上步步高升,甚至称得上是平步青云的好友,肯定已经像他印象当中官场的老油子一样了,刚刚见面时,看着这父子二人说话,他也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好友不光是肤色变了,气质跟以前相比变化也特别大。
  以前,那可是燕县出了名的翩翩公子,温润如玉,现在整个给人的感觉却是有几分凌厉,还有几分能干,哪怕是跟魏举人说话的声音带了些慈爱,可仍然难掩身上的气质。
  但是一个拱手礼,一声‘黄兄’,好像两个人又回到了当年在学堂读书的时候。
  只是现在距离那时候已经很远了,何秀才早些年就已经逝世了,那间学堂也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年坐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的同窗更是各奔东西,奔的最远的应当就是魏时了,来到了大靖朝的最北面,曾经众所周知的荒凉之地。
  不过现在平江府这地界可算不得荒凉了,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来到此地。
  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变一府之地,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他能够认识的人。
  故人重逢,除了一开始有些激动之外,剩下的时间还真有些尴尬。
  一则是因为身份地位不同了,哪怕两者都已经尽可能的找回儿时的感觉,可仍旧是回不去了。
  二则也是因为两个人已经太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彼此都不清楚彼此的近况,就算是聊起来,对于彼此身边的事情,也没办法给出什么意见。
  倘若是年少时那会儿,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冷场了,但两个人毕竟已经年长了,一个为官多年,一个经商多年,在有些尴尬的气氛里,也照样能够聊得下去。
  魏远已经随着娘亲和妹妹去后院了,他也是经过大爷爷引荐才知道爹爹这位故友的,对方原本就是打算到平江府来经商,这回也算是搭个伴儿。
  很难想象爹爹年少时的好友是这般性情,不是说商人市侩,不足为友,而是在爹爹为数不多的友人当中,没有跟黄伯伯相似的,这一路上几乎一门心思的都在打听平江府的事儿,打算在这边儿开上几间酒楼,把黄家酒楼的生意做大做强。
  而以往他所认识的爹爹的好友,基本上是不怎么把银钱放在眼里的,甚至可以说压根就不操这些心。
  爹爹也差不多是如此,尽管发条玩具和很多的东西都是爹爹设计出来的,但铺子的经营最终还是归娘来管,爹爹是不怎么插手的,更不怎么过问家里头的银钱。
  跟黄伯伯,应当说是截然相反的两类人。
  可这两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却是好友,见面的时候能让爹爹这么激动,可见两个人当年的交情,只是不明白这两个人为什么会好多年不联系。
  ‘交际达人’魏远,即便是离开了京城八年,可还是跟很多人都保持着书信往来,甚至还有友人专程跑到平江府这边来看他。
  在他这边,无论是距离,还是身份地位,都不是交友的标准,文人交友,要看的自然还是诗词文章。
  并未步入仕途的魏远,应该还能算是比较纯粹的文人,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少年时期的名声,一点儿都不弱于幼时的神童之名。
  也正是因为被吹捧的多了,哪怕有爹爹比量着,在读书上也仍旧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两年多以前出发去江佑府的时候,可是自信满满,打算要成为大靖朝第一个六元的。
  可结果只有县试那个头名,之后,一个第二,两个第七,没有说是六元了,四场考试下来,小三元没戏,大三元更没戏了。
  这对魏远来说,称得上是打击了。
  哪怕金榜题名,得中举人,兴致也不是特别高,之前爹爹就不打算让他参加一年后的乡试,而是再多等上三年,就是怕他一脚踩进同进士的榜单上。
  那会儿他还总觉得是爹爹太过小心了,现在看来哪里是爹爹太过小心了,分明就是对他这个儿子有着清晰的认知,水平不够,火候不够,可不就得担心成不了进士,反倒成了同进士。
  要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大着呢,‘同进士,如夫人’,倘若他去考个‘如夫人’回来,那可真够丢脸的了,着实配不上他这‘神童’‘才子’之名,还不知道要被人怎么笑话呢。
  本来,他还想着趁着没入仕途的这几年,好好的出去转一转,领略一番祖国的大好山河。
  可自打府试考了第七名开始,游学天下的计划,还是算了吧,他考科举可不是奔着二甲进士去的,就算不跟爹爹一样考得状元郎,那也得进一甲不是。
  他就不信了,以他的资质,接下来这四年‘头悬梁,锥刺股’,还能考不到一甲去。
  所以,不管是白家的姑娘,还是赵家的姑娘,通通都跟他没关系,婚姻之事暂且放到一边,现在重要的还是要备考四年后的会试。
  “成婚跟你备考有什么冲突,我同你爹爹当年成婚的时候,那也是在会试之前的事情,不也一样没有耽搁,只要你这么说,那没参加完科举,还不能成婚了?”
  刘枫都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再过两个月,就是明年的二月初一了,到时候儿子可都十八周岁了,如果要等到参加完会试,金榜题名了,再考虑成婚的事儿,那时候可就已经二十二了,加冠之礼都过两年了。
  除非是那种倒了大霉,接连被孝期耽搁的人,否则的话,谁会等到二十二岁才考虑婚嫁。
  她当年出嫁就比较晚,可也是赶在了十八周岁之前,这世道虽然对男子更为宽容一些,但等到二十二周岁,肯定是娶不到同龄的女子了,只能是在小五六岁,甚至七八岁的女孩子里找。
  不管怎么想,刘枫都觉得不妥。
  魏远这会儿自信心被打击狠了,另一方面,也是想着能在四年之后重新证明自个儿,虎父无犬子,他没比爹爹差太多,而且之前的名声也并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所以什么成婚,什么生子,这些都可以放到后头去,现在要紧之事还是读书。
  他也不打算去什么京城了,不管是那些文人圈子里的前辈,还是他的那些好友,都不如爹爹了解他。
  更重要的是,要说科举考试,当世之人,谁能比得过自家爹爹,十七岁的大三元,从大靖朝开国开始,也就这么一位而已。
  越是了解科举的难度,魏远就越是佩服爹爹,很难想象在十五岁之前,都没有经过名师教导的一个人,能在科举上闯出一番天地来,所依靠的除了天分,更重要的还是自律。
  他虽比爹爹多了几分诗才,可是两相对比之下,在科举上着实不够专心,也不够用功。
  第138章
  从别处到平江府这边来做生意的商人,这几年不是没有,而且还挺多的,但大多数都是来此地收购商品,之后再转运出去,很少有人像黄学林这般,是打算在平江府这边扎下根的。
  如果说,魏时这些年一直致力于科举和仕途,那黄学林这些年的时间,则是大部分花在了自家酒楼的经营上。
  原本只开在燕县的黄家酒楼,如今不光是柳州城有分店,好几个府城都有,虽然还没有到遍布整个大靖朝的程度,但已经有十多家黄家酒楼在各处经营着了。
  黄学林这些年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了,这一次选择到平江府来,一则的的的确确是看中了这块地方,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平江服务最近这几年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二则也是奔着昔日好友来的。
  家族生意做得越大,就越是明白这上头不能没有人,而且这上头的人官越大越好。
  倒不是黄学林起了要抢他人生意的念头,而是在生意场上惯来如此,有人护着,这路子才能顺顺当当的,咱不抢别人生意,也不能让别人抢了咱的生意不是。
  所以他才为这事儿特意找了魏定,当年也是魏时介绍他跟魏定认识的,一开始在柳州城开酒楼的时候,还多亏了魏家。
  由魏定找到曾经柳州城的知州魏成大人,然后就认识了魏时的儿子,刚刚考中举人的魏远。
  这也算是巧合了,倘若不是遇到了魏远,魏远又打算启程回平江府,那他可能要再等上一年多,才决定要不要来平江府。
  毕竟谁也不知道,魏时还能不能在平江府连任三年,主政官是谁,于商人而言还是挺重要的。
  可碰到了即将要回江佑府的魏远,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是不抓住,那他就白在官场上做这么多年的生意了。
  早些年就是不太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才会慢慢跟魏时断了来往,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聊。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