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幻想 >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 番外 曹操没有走
  曹操自是不肯坐以待毙。从看完《阴律》、又探听了一下执行性开始, 他就一直在筹划如何保全自身。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和在治世中保全自身截然不同, 在一个有法律的国度中,要想脱罪, 只需要针对一个人。
  那就是负责编撰法律,有法外之权的人。要想打动这个人,对别人来说, 或许是不容易,但对他来说不算太难。
  第一,我承认屠城这件事不太对,但有其必要价值。
  第二, 我对于屠城者应该下地狱这件事表示无条件赞同。
  第三,单纯的下地狱似乎对于受害的无辜魂魄——直接称呼为魂魄倒免去了贵贱之分——没有任何帮助,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第四, 晋得位不正,又即将毁灭,眼前的乱世将到来, 我建议阎君提早做好准备, 胡人入主中原后做的事,会比春秋战国时更为混乱和残酷。你们需要有人探查民间情况,盯紧并控制住地府的风向, 观察族居的人们有。
  好巧不巧, 每逢乱世, 道德标准都会相应放松一点——有饭吃的时候吃人肉是死罪, 饥荒时就相应的放宽松些。
  之前有不少人趁乱世找准定位。
  曹操也已经听说过地府的良好风气, 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应该创建的部门,一个需要重视的项目,一个需要新建的地狱,那么这个地狱基本上就能交给这个人来负责。
  现在情况也是一样的。
  阎君:“这是什么意思?”
  曹操:“人间谋反成风,有些人在人间没有谋反,到了阴间反倒蠢蠢欲动。我听说地府每年都要平定几十起小型动乱。”
  阎君们无奈的后仰:“这倒是不假。”很弱,也不知道也这些人怎么想的,几百个鬼魂、上千个鬼魂,连御风飞向都磕磕绊绊,就敢玩什么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这帮死鬼还相信搏一搏可以称王称霸呢。虽然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说的也很对,但是地府这里选官不按照家世背景划分,骨血种姓也不存在——那是得有□□才有的东西。
  曹操提了采风使,不意外的得知现在也有,就是没什么用。
  阎君:“只有…一位阎君爱看这些东西,屡看不倦。并未在其中发现什么玄机。”
  嬴政皱眉,心说我没有发现什么玄机,分明是他们收集情报不利。所有的消息都应该追本溯源,消息的源头也不追查出来,就把谣谚记录下来呈递上来,不结合当地姓氏和人物背景,当然看起来令人迷茫。几次申斥他们,但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可是还有不少事压着忙不过来,想要抽调人手过去负责,也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不是很必要——等谋反再镇压也不迟。
  地府原本学着人间的样子,同步设立了采风使,每年杂乱无章的报上来一大堆各地的民谣——其中还掺杂着商家广告和邻居吵架编造的歌谣,因为过于押韵顺口,传唱度就很高。阎君们一开始还努力看这些谣谚,想看里面有没有类似于人间的谶语,翻来翻去没发现重点,到现在只有祖龙爱看。
  要说敏感的酷吏,那是真的很多,别说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凭空想象才是他们的本行,放在这里有一点不适用。反倒是曹操,非但知道君王应该做什么,松弛有度,还极其敏感能搜出衣带诏。
  这次见面会谈之后。
  突然出现的新一名采风使,他统辖所有的采风使。
  曹操消失的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投胎了还是下地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身份,还有焕然一新的作风,不与故人相认的保证。就让所有人都认为地府秉持正道,所有屠城的人都无可避免的下地狱——然后他可以无限期的不去投胎,又能避免争议。
  官方的舞弊,有争议又想要留用的人,都无限期押后投胎时间。只要不自己违自己定下的法律,就不会动摇地府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爱才所放开的缝隙虽然不太好,但不是特别不好。
  在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叫‘社会性死亡’。反正人们都知道曹操下落不明,倒是没听说有人再追问他的下落,只是有不少皇帝表示了幸灾乐祸的惋惜。
  自由散漫的小采风使们都是崇尚自由喜欢记录事情但不热爱功名利禄的文人,和他稍微磨合了一下,因为这位空降的官员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能在投壶上压制他们,小采风使们挠着头,无计可施,迷惑的按照他给出的标准进行记录。以前只记录听到了什么谣谚。
  现在有了标准单据,再记录时要按表格整理出来:在哪儿听见的、听谁说的、大概的传播范围。
  然后采风使中另一批人去负责追根溯源,研究某些谣谚的起源。
  曹操总能认出皇帝身边环绕的、却无法使用的帝炁,交谈间也能获悉很多事。
  皇帝们称呼帝镇为‘故乡’‘家中’,在外面也会谈论给里面添置什么。
  但这不是重点。
  比起帝镇内的困兽之斗,曹操更关注天下大势。
  虽然在宋朝时不免流俗,别人生气他也生气,但地府的大势同样也在他的关注之中。
  采风使看起来没有实权,实际上也没有实权,偏偏能吧各种细微的端倪发现出来,选择性的上报给阎君。
  更名异姓在文坛中再创佳话,又与人习武练剑。
  曹操:“这些人想要占领城池,竟然不打点我?”一点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都没有,居然不知道地府把权力分离,采风使负责盯紧各地舆论风气,而鬼差负责抓人。
  这批人就被人守株待兔收拾了。
  又过了些年,又有人在生前没能谋反,到了死后看地府宽泛慵懒,管束不严,有些蠢蠢欲动,事先做了周密的调查,得知有很多事都是采风使捅出去的。
  曹操:“盯着他们。大献殷勤,奉赠财宝,他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当年就有宦官想给我行贿,我五色大棍下留情了吗?
  盯了几年,周围也没有什么谣谚,主要是这些人也摸清了一点情况,就压着周围不许有民谣,只有干活时唱的歌。
  曹操正准备写封信派人送给阎君,小采风使:“使君,他们周遭没有谣谚,咱们盯了他们这几年,也没发现有多大端倪,您怎么知道他们要谋事?没有‘风’怎么好往上报?”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采风的风就是这个。
  曹操:“迂腐。”
  就直接说了,我觉得某地要出问题,没有证据。
  阎君:哦。那个方向的云气的确有一点小问题,但不好确定方位——鬼魂的思想哪有绝对干净的,只要不干就不问罪,但只要想就会影响周围的炁。
  除了这种想要占山为王的小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单纯的歌谣,对某件事的推崇狂热、对某个人强烈的憎恶或热爱,这都是被关注的对象。
  当一个人的拥趸数以万计,登坛授课时应者如云时,他不论想要做什么,都很容易。有很多人愿意为他/她做事,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种人的拥趸甚至会遍布地府的鬼差以及各部门之中,提前获得很多内幕消息。
  别人觉得他的生活单调乏味,就年复一年的审查各地谣谚,但他自得其乐。
  拿着谣谚以及相关调查做推理非常有趣,遇到难以确定的事自己亲自去走一趟,尤其是在亲自递交谣谚,确定推理正确、当地的确有问题时,那感觉非常好。
  是行家里手,足以让其他人焦头烂额的这些事,堆在他眼前时,不仅能轻松应对,还有大量的时间投入自己的爱好之中。
  譬如说:逮王羲之。
  别人逮王羲之,是为了求字,捡废品,但曹操则不然。
  曹操生前还抓过梁鹄,恰好是王羲之喜欢的书法家。
  王羲之:……我太难了。
  其实曹操不只是自己喜欢他,更因为王羲之的墨宝在一定程度上是硬通货,按品相算钱,又有特殊的地位,是互赠佳品。
  李世民:“啊!!!”
  “什么?曹操生前没见过王羲之?”
  选拔新的采风使时,这个问题成了一个标准考题,曹操虽然没有自暴身份,但他可被好几个笨蛋问过类似的问题。
  更神奇的是,伴随着时间往后推移,有这种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很少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传言能震惊到曹操,但今天这本书,除外。
  书上写曹操的转世的武则天,举例:爱骗人、心狠手辣、好色、卸磨杀驴、魏武帝投成了武后岂听起来就很可信。
  曹操震惊不是因为这些例子,难道这几点不是皇帝们共有的特点?他震惊是为了这帮人真敢想啊,武帝多了去了,怎么不说汉武帝呢?
  没几年就看到了汉武帝投胎成武后的传言。-_-||
  又过了些年他才知道这个叫民科。
  历朝历代对魏武帝都没有什么好评价,不过他也不是在乎这些的人。
  即便是历代帝王庙从明初十七人,到乾隆年间扩充到一百八十八,秦始皇、曹操、杨坚是始终被排斥在外的。而他们俩一致认为,杨坚他不配,至于我们俩么,没有入列帝王庙也没有什么损失,但这才是你们逐渐衰亡的原因。
  嬴政:“你不想去投胎?”
  曹操:“我不怕投胎前的结算,我只想,清楚的看着,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顺便写上几千首诗让太学的学子背一背。
  ※※※※※※※※※※※※※※※※※※※※
  卡死我了……虽然曹操是采风使这件事是我买的伏笔,但我当时对自己的记忆力估计过高,啥也没记,就相信自己能想得起来。我……想得起来啥啊!!!以后一定拿本本把伏笔都记下来呜呜呜呜。
  明天不确定有没有更新,家里有事,我尽量吧。
  曹操番外是他智商比较高不好写,明天写公主们应该会容易一点。感谢在2020-06-07 16:38:31~2020-06-08 22:38: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g??牙 50瓶;疾风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