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幻想 >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 头疼的诗词
  那日过后,李均竹基本没在踏出自己住的院子,开始了考前最后的复习,而苗方也早出晚归的不见人影。
  周家大哥自自此之后他也没再瞧见,只听李大山提起说是去求见一位先生去了,李均竹也没放在心上,这两兄弟估计还得别扭一段时候。
  韩放与冯程远每日吃过早饭必出现在李均竹的院子,直到晚饭后才离开回自己家别院。
  所以埋头温习的几人并没有发现,现在的云城郡简直比过年还热闹,城里的高安巷里更是挤得水泄不通。
  皆因这巷子最里面的那家主人,最近回郡城走亲访友了,而这人正是当朝太子的太子太师,陈弘深。
  这陈先生之所以名扬大乾朝,不止是因为他是太子太师,还因他有个深得皇上宠信的儿子,陈翰学。
  而这陈翰学在大乾朝也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他任职都察院左御史,正二品,不算特别高的官职,可同时他也担负着大乾朝最神秘的部门,都城监察院的总指挥使一职。
  这监察院可是要最得皇上信任的人来担任,只要踏出皇宫的范围,皇上的身家性命可全由他们来承担。
  可听说这陈翰学在朝廷里总是神出鬼没的,为人低调且诡异,如果不是皇帝点出两人的父子关系,恐怕天下没人会知晓这些。
  这不,陈先生前不久刚告老还乡,路过多年以前教书的云郡城,打算暂住一段时间,消息不知怎的透露了出去,就惹出了这一番景象。
  能拜陈先生为师,不仅可以拜入名师门下,也能攀上陈指挥使一脉,何愁以后不能在朝中立足呢。
  所以这拜师的,大小官员拜访的,想请先生给自家商行题字的,想给陈翰学说续弦的,把这高安巷堵的严严实实的。
  而李长河带着李大山正在离高安巷很远的一条巷子里,收着小户人家女子们做的绣品。
  看天色不早,李长河带着李大山绕到了他年轻时,跟随先生在郡城时,最喜欢去的一家面馆。
  这面馆开的位置很是偏僻,两人到了才发现,这面馆二十多年了还开着呢,铺子里稀稀拉拉的坐着几个人。
  两人点好了面,刚坐下,李长河环顾起了四周,这面馆好像这些年都没什么变化,只是比以前更破了些。
  突然,他看到角落的桌子上坐着两人,背面的人没看清,而正面坐着的这位老者,鹤发童颜,穿着茶色的长衫,抚着已经花白的胡须,和对面的人正说着些什么。
  “陈夫子。”李长河突然站直身体,径直的迎了上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李大山呆坐在原地。
  “请恕老夫,人老眼花,看不出您是哪位?”这位老者很疑惑,能叫他夫子的人,难道是他曾经在学堂里教授的学生?
  “夫子,我是长河啊,李长河,我在您身边打杂了十二年,直到您离开云城郡,”李长河说着,好像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陈夫子一听,顿时也激动不已,“长河,你是长河,我本想过些时日派人去李家村给你带信,没想竟在此遇到了你。”
  再见都已经是迟暮之年的两人,唏嘘不已,纷纷回忆起了几十年前两人一起游历大江南北时的样子。
  直到与陈先生同来的那人提醒,陈先生才邀请李长河父子两人同坐。
  “长卿,这就是我一直与你提起的李长河,我回都城前,跟随了我多年,也算是我的学生了。”陈先生把李长河介绍给了与他同行之人。
  而这位陈先生口中所称的长卿,则是他好友的长子,傅长卿,这次是外出任教,遇到先生在此,前来拜会的。
  陈先生询问了李长河自己离开后这些年的生活,当听到其长孙竟已通过县试,这次是来参加府试的,很是喜出望外。
  当即告诉李长河父子两,等李均竹考完府试之后,带他到自己的别院里拜访,但现在勿要告诉他这个消息,免得影响孩子温习。
  聊了很多的两人,最后终于在陈先生的随从前来找人时,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临行前也一再的叮嘱李长河一定要带着长孙去高安巷与他继续叙旧。
  而陈先生的样子让傅长卿很是疑惑,“先生有意收这位李家长孙为弟子?”
  打量着自己这位老友的儿子,陈先生笑吟吟的说;“老夫年事已高,精力已不再能收徒了。”
  “那您只是为了看看晚辈而已?”
  “老夫不能收徒,可你小子可以收徒啊,刚好你要留在这教授几年,也够那孩子受益终生了。”陈先生得意的捋着胡须。
  “先生!我可无意收徒,再说我们都没有见过那孩子,你怎知那孩子是个什么性子。”傅长卿不自觉提高了音量,生怕先生现在立刻给他安排下来。
  “看看就知,到时你自个儿看,长河与我有恩,只要那孩子品性尚可,你就受累教教,等我回都城自向你父亲为你求情。”陈夫子一锤定音。
  而周家的别院里,李均竹还在与周烨百三人为明天的府试做最后的准备。
  第二日,礼房门前,比县城里的时候更拥挤,世家公子,有资格考试的商户人家,都驾着自家的马车前来,还有附近村子的驾着牛车的。
  周家的马车才进秀才街就不能再往前走了,没办法几人只好提上自己的考篮下车步行到礼房。
  经过比县试更仔细的搜查后,好不容易找到自己考位,李均竹环顾四周,自己这次是堂考,也就是各个县试的前十名都聚集到一个考场,由考官亲自监考。
  前世经历了各类大小考试的李均竹,早就习惯了被老师们盯着考试,可考场里其他的考生们可都没经历过。
  考官们才往椅子上这么一坐,李均竹看到好些人甚至额头开始冒汗了,甚至有人握笔的手已经开始发抖。
  这府试内容与县试差不多,也是考四场,只是相对于县试来说更难些,特别是在考官的注视之下,写一篇文章更是难。
  考卷发下之后,李均竹深呼口气,才开始专注答起题来,前三场如县试一样,顺利的完成,
  直到最后一场“文才”时完全难住了他,这文才竟不是以一句话而成的文章,而是已《桥》为题做两首诗词。
  初看到题目的李均竹完全两眼一黑,这大乾朝的诗文真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
  既有前世时书里能看到的五言诗,七言诗,又有近乎记事类的词,甚至还有注重韵律的曲。
  李均竹曾经为了区分研究这些各个不同种类的诗词,学到生无可恋。
  现在让他用一个字来写两首,思考了良久李均竹还是决定写自己最拿手的七言诗,与其自爆其短,不如自漏其长。
  最后绞尽脑汁,一个字一个字的抠押韵,两首他自己看来不知所谓的诗词才写完。
  誊抄到试卷上后,他都没有勇气再去拜读自己的大作,回家之后,他一定要在细细的学学这诗词,不能再心存侥幸了。
  心里一直给自己设立目标的李均竹并未发现,正前方的主考官,云郡城的新知府和学政们,都在看着他。
  因为这考堂上的几十号人,领到考卷后全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甚至有些人面上都已经出现了放弃的神色。
  只有这年纪尚轻的学子,速速调整了心情,很快的就在草纸上写了起来,龙飞凤舞的,竟很快就写好了。
  直到看他誊抄到了考卷上,几位监考的学政互相看了一眼,看来这云城郡又要出个小小年纪的秀才了。
  李均竹一直认为自己的学识在众多考生中只能算是中下游,只有他自己不知,空间里的图书馆带给他的是怎样的进步。
  知识增加了,心里预期没增加,也导致李均竹直到出了考场,心情低落的以为自己这回怕是要落榜了。
  回到周家,看李均竹虽没表现出颓丧的模样,可甚是了解他的苗方怎会不知呢,穷追不舍的追问下,李均竹才把自己在考场上遇到的问题说了出来。
  苗方也很是着急,连忙让李均竹把写的两首诗默写了出来,拿给同样考完试的周烨百三人看。
  这一看,韩放真想和这个妄自菲薄的家伙,打上一架,这诗他竟然说自己写的太差,说着还把这两首诗大声的念给了在场的人听。
  接连遭受了无数白眼的李均竹,才终于相信,自己这两首诗竟然做的还不错。
  出榜还有好几日的时间,考完彻底放松下来的几人,随即决定到郡城里去逛逛,买些小玩意儿回昆山县带给自己的家人。
  而李长河也终于决定趁这几日时间,上门去拜访陈夫子。
  直到跟着爷爷李长河来到了位于高安巷的陈家别院,李均竹都只知道,爷爷是带自己来拜访对自己有半师之恩的陈先生。
  想起自己身上这块带着空间图书馆的玉佩,就是这位老先生所赠,李均竹心里也是十分激动,甚至都想问问这位老先生,知不知道这玉佩里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