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理寺。
自从阿弦离开长安后,袁恕己的心情一直都不太好。
其一是因为阿弦匆忙离京,事先竟连他都不曾告诉,这去羁縻州,路长道阻,战事一旦绵延,谁知结局如何,但这样紧要关头,连陈基都能随行,他却只能在长安坐等。
可是再多的恨怨不满,也都无济于事,而目前也有一件事正让袁恕己无法撂手,那自然就是先前的安定公主案。
在数日前,经过跟狄仁杰联手推案,两人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向着朱伯伯传达错误消息的那人,十有八九是武后的亲信,更多半是当年真正的凶手。
可是老朱头已经死了,不然的话倒是可以问问他到底是谁如此居心歹毒地误导了他。
***
在阿弦离京后,袁恕己同狄仁杰一并进宫,向武后禀明了这些日子追查所得。
其实在入宫之前,他们两人就商议过,到底要不要把“亲信”这条线索跟武后禀报。
狄仁杰认为应该再继续追查一阵子,等再有了新的线索、至少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时候再上奏。
袁恕己因知道武后的脾性是至为护短的——比如上次张公公失口说了那句“皇后所杀”,还只是转述,就差点性命不保,贸然将这推论上禀,武后不信还是其次,最怕她非但不信,反而因此迁怒。
如果武后因此而觉着袁恕己跟狄仁杰是故意这般、把脏水泼在她的“亲信”身上,好撇清废后……那就万事皆休了。
但是在进宫的路上,袁恕己想着匆忙离京的阿弦,想到她从小到大的种种遭遇,他的心里突然为了阿弦生出一股不忿之气。
进宫门的是偶,袁恕己对狄仁杰道:“我改变主意了,我们该把这件事上报。”
狄仁杰诧异:“先前不是说好了么?如果贸然禀奏皇后,很容易让皇后误以为我们是故意搪塞。”
袁恕己道:“狄兄,你我追查此案这么久了,当年宫里可用的人,死的死,遁的遁,再难找到可用之人,如果这案子真的这么容易翻过来,不系舟那些人手眼通天,这么多天为什么还只敢暗地里跟皇后较劲?”
狄仁杰微微挑眉,一笑沉吟。
袁恕己又道:“但是,如果真的动手的是皇后的亲信,非但是我们被蒙在鼓里,不系舟的人被蒙在鼓里,连皇后也被蒙在鼓里,你觉着以皇后的心性,若给她知道了此事,她会放过那动手之人吗?”
狄仁杰仍是不做声,仿佛在沉思。
袁恕己道:“我主张向皇后禀明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件案子,皇后是当事之人,也是最接近案子的人,皇后身边有多少亲信,有哪些人最有可能接近当时的小公主,皇后应该是最知情的!”
“你的意思……”狄仁杰道:“你难道是想让皇后去找这个人?”
袁恕己点了点头:“你我一直在找当年当事的所谓证人,甚至连阿弦都问到了,但阿弦当时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孩,她又知道什么?但皇后就不同了……其实,皇后才是你我最有力的证人。”
狄仁杰点点头:“我承认少卿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以皇后护短的心性,她能不能真正做到‘主持公道’,将当年真相宣明,尚且未知,毕竟……如果动手的是皇后的‘亲信’,这可是家丑……”
袁恕己道:“不错,是家丑,但是我认为,若安定小公主已死,皇后或许不会公正处理此事,也许会暗中有所行动,但是现在,阿弦还活着!我……赌皇后她不会再负阿弦,这一次,该皇后亲自给安定公主主持公道了!”
狄仁杰眉头紧锁,两个人目光相对,半晌,狄仁杰终于叹了口气:“少卿,你这热血沸腾的模样,倒是有点儿像是十八弟了。”
袁恕己听他如此说,知道他是答应了,便道:“这大概就是近墨者黑吧。”
狄仁杰哈哈一笑:“好个近墨者黑,若这是近墨者黑,我倒是情愿这天底下都是‘近墨’之人了,那样的话,乾坤必定也清朗许多。”
***
两个人商议妥当,进殿面见皇后,便将近来所查,一一同武后禀明。
果不其然,当武后听说当年行凶的可能是自己的“亲信”之时,武后怒道:“胡说八道!”
她怒不可遏,瞪着底下两人,“当初有人散播谣言,说是我杀死了安定,所以我才让你们两人去查明真相,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真相?这样换汤不换药的说法,大有含沙射影之意,莫非是为了废后翻案的铺垫吗?!”
狄仁杰垂头,微微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笑。
袁恕己道:“娘娘息怒,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臣等绝没有什么翻案之意,只想查明真相。娘娘何不细想,朱妙手在宫内侍驾几十年,什么光怪陆离不曾见过,又怎会贸然认定是皇后不利于小公主?一定是有人用极高明的手法误导了他,又或者是误导他的人是他不会质疑的,起初我跟狄大人以为是废后身边之人栽赃,但若是废后之人,朱妙手非但不会信,反会起疑,可是……”
可是武后身边的人当然就不一样了。
狄仁杰听袁恕己说罢,道:“原先臣也建议等再找到人证,加以佐证后再禀明娘娘,只是少卿说服了臣。娘娘自己也知道,当年但凡跟此事有关的,或死或下落不明,无甚可用,可是……若真的案情像是我们所推一样,娘娘您才是最有力可靠的人证。”
“我?”武后皱眉。
狄仁杰道:“不错,当年娘娘身边,谁对娘娘有异心,或者谁暗中对娘娘有什么不满怨怼……会不会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这些不可说的理由而挟私泄愤……这些,娘娘该是最清楚的。”
武后喝道:“越发胡说,我身边之人皆都忠心可靠!”且当年那些原本伺候安定身边的宫女太监,事发后皆因失职之罪被她诛杀了。剩下的人……
武后飞快在心底过了一遍,冷笑:“你们想要我当人证,我如今就给你们明说:绝对不可能是我身边的人所做!”
两人面面相觑,袁恕己面有不虞,只因缺乏证据,无法反驳。
狄仁杰低着头,一副若有所思之态。
武后道:“我任用两位爱卿查这案子,足见我对你们的信任,你们也该不辜负此心、尽心竭力才对,我知道现在坊间有些流言蜚语,说我任用武氏宗亲之类,又有不法之徒想借此给废后翻案等等,我希望你们两个不要被这些不知所云的流言扰乱心智!尽快查明真相,不要在这里耽搁时间!”
狄仁杰听到这里,手暗中握了几次,终于道:“娘娘,臣还有一件事,不知当不当说。”
武后道:“何事?狄卿且说。”
狄仁杰道:“在我跟少卿查到这一条线的时候,臣特意找到当年的宫闱进出记录簿子,查明在案发那日,前后三天的出入记录。”
这件事袁恕己也知道,那是他们想看看除了朱妙手外,宫里还有什么人同时消失……但却一无所获,本是一条没用的线,却不知狄仁杰在这时候谁此事是何用意。
武后显然也不明所以:“怎么?你查到了什么?”
狄仁杰道:“臣查到,当时进宫的,正还有武氏宗亲的人。”
这一句冲入耳中,袁恕己遍体生寒,浑身汗毛根根倒竖,他猜到了狄仁杰的用意,如果说他们先前提出凶手是皇后的“亲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那现在狄仁杰所说的这句,则几乎是在狠狠地掀动皇后的逆鳞了。
果然,武后迅速明白了狄仁杰的意思,她沉默了会儿,继而仰头大笑了数声,似是听见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武后笑罢,点头说道:“好的很,这么快就图穷匕见,连亲信都不是,直接就说是武氏的人动手了?我若驳回了这个,下一步,是不是就直接说是我动手的了?狄卿,你真是好大的胆子。”
狄仁杰不言语了。
袁恕己觉着自己该说些什么,但是这件事突如其来,让他心底一片混乱,他飞快地想之前看过的进出宫门记录里写的武氏的人都有谁……依稀记得仿佛有荣国夫人杨氏,韩国夫人武氏……其他的……
袁恕己苦思冥想中,武后闭了双眼想了会儿,自己说道:“我记得,那前后,因我得了公主,娘家的人都来庆贺探望,难道你说是他们中有人动手?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那些人里,有我的母亲,我的姐姐……哦,对了,她还带了敏之,除此之外……”
武后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一停。
袁恕己跟狄仁杰都察觉了这个似乎不怎么特殊的停顿。他们一起抬起头来,却见皇后双目直视前方,像是想到了什么骇异之事!
“娘娘?”狄仁杰试着叫了声。
武后竟没有反应。
袁恕己也道:“娘娘……”
武后身子一震,但在他们两人出声询问之前,武后突然手扶着额头,喃喃道:“我有些倦了,你们且先退下,此事改日再议。”
袁恕己跟狄仁杰暗中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个心中都知道,皇后的那一停顿绝不简单,虽然皇后很快收敛了自己的情绪,但她那一刹那的惊骇神色,已经表明了她的的确确是“想起”了什么。
只是……到底那个真相是何等深不可测,才会让向来智珠在握明察千里的皇后也在瞬间失态?
***
安西四镇外,鄯州。
袁恕己跟陈基两人冲入房中,却见阿弦伏在崔晔的身上,动也不动,崔晔反而半坐起身,虽然神情仍旧极为憔悴,但一看就知,他果然已经“起死回生”,不再是先前那种枯干朽木、毫无生机的模样了。
两人都不知发生何事,大惊大喜,冲到榻前,桓彦范将崔晔扶住,陈基则去扶阿弦,将她半扶起轻轻揽住,目光下移,顿时不寒而栗。
却见阿弦的双手腕上,不知怎地,竟有许多割破的伤痕,血迹斑斑,血肉模糊。
崔晔垂眸看见这一幕,双眸定定地看了片刻,才刚刚苏醒的神智随之一晃,几乎重又昏死过去。
***
原先守在屋外的众人听了动静,也纷纷一拥而入,见崔晔“醒来”,震惊之余急忙催促快叫大夫前来。
经过一番手忙脚乱,先前被武承嗣不知骂了多少次庸医的那些大夫们难以按捺满脸的惊愕不信、却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个之前被他们许多人都说是已经“不幸西去”的崔天官,竟真的奇迹一样重又活了过来。
虽然他仍然元气未复,气息微弱,形容消瘦,但却是个三岁小孩儿都能看出来的活生生的大活人。
因为这件事太过神异,大夫们甚至不敢、也忘了为病人没有死而“兴高采烈”,只是目睹这件超出他们所能理解跟知道范围的异事,一个个咋舌呆怔,如在梦中。
但是另一方面,阿弦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了。
几个大夫会诊,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最终推了一个做出头鸟。
那大夫瑟瑟发抖,低着头小声说道:“女官……是因为失血过多,所以才昏迷不醒。”
武承嗣急得问:“这个谁不知道?有眼睛的都看见了!你说点儿我们不知道的!”
大夫咽了口唾沫,回头看了一眼同样在发抖的同僚们,终于鼓足勇气道:“所以现在我们开了些补气调血的方子,再加些鹿血、山参等的调补,也许……应该是性命无碍的。”
其实这几个人看过阿弦后,嘴里不敢说,互相交流的眼神里却都透露着相似的“不妙”讯息。
先前崔晔醒来,他们在惊疑之余仔细查看过,因知道阿弦跟崔晔独自在房中一天一夜,且她双臂上又有那许多血淋淋的伤口,显然是流了很多血,但是室内却并有鲜血横流之态,反而……在崔晔的口中、嘴角……
他们当然猜到了一个最大的可能。
是这女子把自己的鲜血喂给了崔晔,所以,才换来了崔晔的起死回生。
虽然他们都不懂这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喂了血就会令人活过来……这无论是在先前的医学典籍,还是一生所遇里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
寻常之人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失去了身上的一半鲜血,已经可以归入性命不保的行列了。
本来他们个个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崔晔的情形“珠玉在前”,这个他们人人都判定已经死了的人,突然又活了过来,而在这期间,他们都被周国公武承嗣骂的狗血淋头,耳朵都习惯了“庸医”这个称呼,而崔晔的醒来仿佛也坐实了这个称呼,这一次虽然阿弦的情形很不容乐观,但若贸然再说些“性命堪忧”等的说法,瞧周国公虎视眈眈的模样,这回只怕不是被骂两声不痛不痒这么简单了。
于是他们便商议着,用了个模棱两可,很委婉的说法。
桓彦范皱眉,他心里是有数的,陈基阴沉着脸,双唇紧闭,牙关却暗中咬了咬。
其他几位大臣也都沉默,又觉此事神异,又隐隐担心。
仍是周国公武承嗣一枝独秀,先跳了出来打破沉默。
武承嗣对这个半似搪塞的说法,并不算很满意,他指着面前几位大夫:“你们都听好了,从现在开始,一个也不许走,一定要把女官治好,如果她、她……你们就一个个自己买棺材备着!”
大家听见,纷纷跪倒在地求饶。
***
桓彦范心中叹了声,转身出门,去见崔晔。
陈基则抽身往回,退回到里间,他望着榻上沉睡中的阿弦,听着外间武承嗣叫嚣的声音,突然之间毫无预兆地眼前模糊。
他还没醒悟是怎么回事,才一动,两滴泪从眼中跌落下来。
泪光摇曳里,出现的是若干年前,那个总跟在他身后的、像是小尾巴一样的“少年”,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像是一辈子都会这样。
但是他竟然……一错再错。
如今他已经得到了一切,稳固的地位,皇族的荣耀,正是他先前到达长安、进明德门之前发誓得到的一切。
但是在这一刻,他却想,就算这一切都没有了都好,他愿意用这所有,换回一个好端端的阿弦。
他愿意用这所有的一切,换回当年在桐县的那段自以为是的少年无知时光,有她相陪的时光。
陈基凝视着床上无知无觉的阿弦,他扶着床边慢慢地跪坐下去,无法遏制的恸苦令他在这一刻泪落如雨。
桓彦范来见崔晔。
因崔晔的情形还不稳定,又怕他守在阿弦身旁触景伤情对身体恢复不好,所以特意将阿弦同他分开。
桓彦范上前,悄声说了大夫的判断,当然,是往好的一方面说,让崔晔安心歇息。
崔晔不置可否,也并没开口说什么,桓彦范迟疑了会儿,终于道:“天官万不可在此刻太过伤心,你大概不知道,之前阿弦见你昏迷不醒,她说……”
“同生共死是不是?”崔晔回答。
“您……知道?”
崔晔淡淡道:“我不知,只是……这是此刻我心中所想的。”
桓彦范眼睛潮热:“天官……阿弦一定不会有事的,你明白,她总有那些令人惊奇的神通。”
“是啊,”崔晔道:“比如这次把我救了回来。”
桓彦范顿了顿:“为什么阿弦要喂天官喝她的血?为什么天官会因此而活过来?”
崔晔抬眸看了他一眼,然后又闭上双眸,喃喃道:“这个,就等她回来后,叫她亲自告诉你我吧。现在,请扶我过去,我要守着她。”
桓彦范心想:“会吗?奇迹发生了一次,还会有第二次吗?”
他在心里这样悲观地疑问,可当看着崔晔镇定冷静、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模样,凄惶的心突然也像是得到了些许安慰,于是他忍着眼底的潮润,上前扶住崔晔:“好,等她醒来,我一定让她说个清楚。”
***
那条熟悉的河近在咫尺。
幽暗黑色的河流,不知深浅,游魂们在其中翻腾哀嚎,却总是逃脱不了。
阿弦“故地重游”,仍有些不大适应,可心里却并不怎么惧怕。
缩了缩肩头,阿弦朝着那有些眼熟的灯光走了过去,伸手招呼:“孟婆婆。”
孟婆抬头看了她一眼:“你怎么又来了?”
阿弦讪笑:“我也不知道,不过来都来了,顺便看看我伯伯倒是好,不知……伯伯在哪里呢?”
她抬头往前张望,却见越过那一道长桥,有城郭隐隐,耳畔隐隐地听见一阵阵鬼哭狼嚎,她身不由己地就想走过去。
孟婆道:“且住,你现在过去,可就白废了老朱头的一片心意了。”
她嗅了嗅阿弦身上,道:“怎么你身上清心宝珠的气息淡了许多?”
阿弦低头看了看手臂,探出手道:“是不是因为我把血喂给阿叔的原因?”
孟婆端详片刻,皱皱眉,叹道:“你这孩子,老朱头辛苦给你偷来的宝贝,你却又去贴补男人。”
阿弦突然有点担心,问道:“婆婆,你在这里没有看见我阿叔喝汤水过桥吧?”
孟婆淡淡瞥了她一眼:“放了那么多血,你自己难道不知道?”
阿弦道:“我只记得喂着喂着,我就昏了。”她抬手打了打自己的头,“倒好像是听见了阿叔叫了声,也不知是不是错听了,也不知有没有用。对了婆婆,你要是看见阿叔来喝汤水,你千万别给他喝,就像是上次赶走我一样赶走他好么?”
孟婆无奈地摇头:“傻孩子,真是傻人有傻办法,偏叫你误打误撞地撞对了,好了,你就别……”
阿弦正要抓住她问,突然孟婆笑着回头,道:“老朱,你怕是不知死,又偷跑出来了?”
话音未落,孟婆的脸色忽然变了,她起身后退一步,敛手低头:“不知道是您出来了,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