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唐朝工科生 > 第1386章 提携
  贞观朝想要被张德睡的女人很多,但男人想被老张睡的也不少,可惜老张没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也就绝了不少老铁的进步路线。
  差点天人交战一番的卢照邻反应过来张德是开玩笑之后,这才悻悻然地看着张德:“北地是不想去了,若是得成,小弟愿去河中。”
  天生的冒险家。
  当然去哪里冒险,聪明人也是需要权衡一番的。
  东海俩府院不是不好,实在是僧多肉少,连唐俭的儿子都要自己上阵砍人,何况别人?
  再一个,东海战功来得太容易,只说冬季作战,唐军因为御寒装备仅仅一项的超前跃进,就已经能够轻松以一当十。
  一个唐军正兵,一套棉服、皮靴、皮手套、护目镜、兜帽,入冬之后拎着横刀进入苦寒之地就是百兽之王。
  最能熬最凶残最野蛮的几个部族,面对这样的唐军,只能干瞪眼。零下十几度的弓箭就是摆设,而唐军装备的鲸须弓却反而能适应酷冷气候。
  至于李皇帝的羽林军,通常都有校官带一队或者两队人马压阵,这些羽林军的装备特点就更加突出。
  因为是羽林军,所以穿的羽绒服。
  羽绒窜毛是肯定的,不过通过“涂胶法”,用棉麻做外底,丝绸做内衬,还是能够保证窜毛在现有技术下降到最低。
  也幸亏成本实在是高昂,否则二十万边军人手一套羽绒服,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些行情,一般人还真不一定知道。但卢照邻在江阴,消息渠道是不一样的。偶尔李奉诫还会带人来江阴串门,有李奉诫这个“新闻界”巨擘前辈,朝堂江湖上的消息,什么都能知道一点。
  卢照邻没打算去海东,选择去河中,算是脑袋灵醒的。
  “去河中自然很好,不过升之想要从军还是进鸿胪寺操作一番?”
  从军有从军的好,非战功不能封爵,当然这年头封爵什么的,实际上全看脸。反正现在的爵位实惠并不多,远不如捞外快。不过通常想要捞外快,比如商人投献各种人身依附,最终还是要看老哥有没有爵位。
  有爵位,就证明大概率是“与国同休”的阶层,逮着商人杀猪是大概率不会被官府找茬的。
  横行江湖黑吃黑,爵位就是个好招牌。
  至于去鸿胪寺,理论上来说,这功劳也是“战功”。唐俭砍人未必砍死多少,忽悠死的突厥老铁少说有十多万,这功劳,怎么看也是“战功”。
  卢照邻要是去鸿胪寺,还更体面一些,也适合他的身份。
  常理来看,写诗很溜的卢照邻,大概是要去鸿胪寺玩弄嘴炮,或者去番邦那里装逼。偏偏现在的卢照邻心思有点变化,他只想砍人……
  磨练先进的砍人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真当卢照邻说要去河中砍人拼功劳的时候,老张还是相当惊讶的。
  老子都抄了你好几首诗了,过意不去啊。
  但著名僧人智障大师曾经说过:神马都是浮云,随他吧……
  我们读书人学习砍人技术,也是很认真的。
  “升之,作甚要从军?你可知眼下河中正兵不多,多是杂胡仆从,倘使进入,未必是福。”
  张大安当年跟卢照邻有“分果之谊”,两个小朋友一边吃坚果一边围观大哥哥们打群架,感觉老好了。
  “眼下也只有从军,方能振作卢氏。”
  如今留下来的陆氏子弟,有门路有关系还能闯出去的不多。而卢照邻因为种种原因,比房玄龄老婆的嫡亲外甥还要靠谱。
  且不说张德如何,张大安本身就是邹国公之子,继母又是琅琊公主,只这份交情在,在北地大军厮混,人到中年混个校尉不成问题。至于能不能拜将,那是机遇的事情。
  “也好。”
  见卢照邻有这样的决心,老张反而很欣慰,至少这样可以成功转型“边塞诗人”嘛。多写几首新的诗,省得自己抄诗卖钱有些过意不去。
  “大兄,这光景去河中……”
  外人不知道,但作为张氏嫡系子弟,张大安怎么会不知道河中的行情?此时唐军虽然灭国毁邦,但和当年干掉西域诸国一样,会持续很久的“治安战”。河中不管是草原、沙漠还是山区,部族林立人种多样,化整为零的杂胡真要是有几条“好汉”,硬挺着就是要给唐人添堵,那也非常的难受。
  当年西域干掉疏勒、且末等几个大国,先后嗝屁的唐军将校不在少数,至于投降唐朝然后就地为官的“伪军”,更是被暗杀三四成。
  平均一个羁縻军州的“一把手”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十个月,也就是说,被唐朝册封后一年之内必死。
  后来稳定下来,也无非是程处弼这个魔头大开杀戒,纯粹杀出来的太平。
  等到吴虎之流入驻西域,用曹夫子的经典洗白西域风貌,才有了现在能够内部资源循环的西域诸州县。
  而做到这一切,还跟蕃地、天竺的经略有莫大的关系。
  河中太过偏僻,也没有李淳风这个顶级老神棍,更没有已经稳定的土地产出,毫无疑问,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投入且是长期投入。
  等到有所回报,搞不好现在在河中出生的孩子,自己的娃也能牙牙学语了。
  “如今河中诚然危机四伏,不过,武汉有句话,所谓危机,有危险,也存机遇。升之与其按部就班于‘中国’蹉跎,倒不如在外拼一把。”
  言罢,张德接着道,“处弼为人爽直,但也不失圆滑,你若去了河中,先去拜会他,自有一番安排。至年底,朝廷必有动作,倘使就地任用官吏,必用汉官,这是个生死有命的苦差事,但只要熬过去,敦煌宫自有表示。”
  一番话可以说相当的推心置腹,卢照邻略微揣摩,连连点头,眼神肃然道:“多谢兄长提携!”
  “老夫提携的人多了,但成事与否,还是看自己。”
  说着,张德又道,“旧年吴应熊苦熬多年,才有如今盛名。此人经历,可作榜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