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六十年代小店主 > 第187章
  “我跟你们说,别瞧不起农民啊,我要去做农业研究,让咱们老百姓再也不缺粮食吃。”长的老实憨厚的小个子男知青道。
  ……
  “小满你呢?”
  大家纷纷说完,小满腼腆的笑道,“我想做研究员,搞发明。”就像姐姐说过的,科技强国。她要为了伟大的科研事业奋斗一生。
  准备做国防的男青年笑着举起手里的白开水,“来来来,咱们干一杯,希望咱们以后的愿望都能实现。十年之后咱们再相聚。”
  “来,干杯。”
  “干杯。”
  所有人围在一起,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的年轻人们满心热血。
  第二天,大家各奔东西。小满拿着录取京城大学的通知书,背着行囊,离开了这个待了六年多的孙家屯。
  ☆、第172章 后续番外(十三)
  “二姨!”
  京城火车站里,小满才下车就听到了喊声。 抬眼一看, 二宝已经冲了过来了。这孩子已经九岁了, 因为营养跟上了,加上林青柏的基因强大, 他长的比一般的孩子高,也敦实。
  扑过来的时候, 小满都被撞的后腿一步。
  许南南拉着大宝走了过来,三宝因为太小, 被留在了家里。
  大宝鄙视的看着二宝, “瞧瞧你, 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莽撞,把二姨给撞坏了咋办。”又过去温柔的牵着小满的手, “二姨疼不疼,我给你呼呼。”那模样像极了林青松以前调戏良家少女的样子。
  许南南满头黑线。孩子们跟着林青松混了几天, 越来越不正经了。
  她走过去将两孩子给扒拉开,接过小满手里的行李,笑道, “怎么样,路上累了吧,咱先回家好好休息,过两天再去看学校。”
  小满又把行李提过来,“姐,我能行。我力气可大着呢,在乡下的时候, 那些知青都没我力气大。”她笑着颠了颠手里的行李,表示自己很强壮。
  看着皮肤晒黑了的小满,许南南没来由的鼻子酸了酸。“行了,不和你抢,咱回家。”
  林青柏和许南南的房子是个二层的带院子的房子。
  楼上楼下的好几间房间。小满来了,也是有房间住的。许南南特意给她布置的十分温馨。淡蓝色的窗帘,床单,看着十分的清爽。
  小满一进屋就感觉到这是用了心的。拉着许南南的手半天不放开。“姐,我咋这么幸福呢。”
  “知道就好,以后可别再像下乡那样了,多辛苦啊。要学会享福。”许南南觉得女孩子还是要贵养的好。小满当初养着的时候,那也是吃喝不愁的。结果去当知青,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姐,我不觉得苦,真的。我在那里遇到了很多人。大家都很有想法,我跟着他们一块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小满觉得,如果再重新来一次,她还是会选择下乡的。
  虽然辛苦,但是获益匪浅。
  那些同伴,那些梦想,那些为之奋斗的过称,都让她觉得受益终生。
  许南南看着小满这样,知道她说的是实话,心里也很是欣慰。
  两个妹妹,她最不放心的就是小满。现在看来,以后这个妹妹真的不用她操心了。
  因为小满来了,家里又聚了一次餐,算是欢迎小满的到来。、
  知道小满考上了京城大学,贺秋生很是欣慰,他可以算是小满的启蒙老师了,感觉与有荣焉。
  “小满一个小姑娘,学工科,还是很有挑战的。”贺秋生道。
  林长征道,“怕什么,家里又不是没人教,青松平时有空多辅导一下。”
  林青松正逗着傻乎乎的二宝,听到这话,立马啊了一声。
  然后看着自家大哥和大嫂,“行,没问题。”他都和女同志保持距离好多年了……怎么和这样的小妹妹相处啊。
  于是决定好了,这两天林青松放假,带小满去京城大学逛逛。毕竟林青松之前就是从京城大学毕业的,对那边也熟悉。
  今年春节因为小满回来了,才算是一家团聚了。吃完年夜饭,林青松就带着小满和三个侄子去大院里面浪。
  三十多岁的人了,平时在研究所里面一本正经的林工,一和三个孩子在一块儿,就像没长大的孩子一样疯的没边。也没想过找对象的事情。
  李婉每天不停的叹气,又不好多说什么。倒是林长征听之任之。在他看来,一个没长大的男人,是不应该找老婆的,那是害了人家好姑娘。
  七七年的春节过去,七八年到来了。
  开春小满就去大学报到了。平时住在学校里面,周末才回家住。
  许南南很是支持,还有意的暗示她,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留了什么阴影,外面的好男人还是有的,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发掘一下。
  许南南可知道,第一批大学生在后来可都是很牛的。小满又是京城大学,随便找个人品好的,以后前途都不错。
  不过小满似乎心思完全没在这上面去。每次放假回来,都没见出去约会什么的。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连带着三个调皮的臭小子,现在都安静不少了,跟着他们二姨一起认真学习。
  见着小满这样子,许南南也知道急不来了,晚上和林青柏道,“你说小满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啊。虽然我觉得女孩子晚成家也没什么,但是我就担心小满被伤了一次,以后都不成家了。不行,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劝她。”
  林青柏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在她脸上轻轻的亲,许南南一边说着自己的计划,林青柏一边在她身上亲,从脖子到脖子以下……
  “林青柏,你个老流氓!我话还没说完呢,你脱我衣服做什么……”
  “脖子不能啃,我明天还要上班呢。”
  “老不正经的!”
  第二天,许南南发现三只宝贝乖的不得了。
  大宝和二宝还主动的帮着端菜碗。三宝更是过来给她揉大腿。
  “妈妈,你放心,我们是站在你这边的。”大宝拍着胸口道。他还不忘了瞪一眼正在吃饭的林青柏。
  许南南斜眼看他。这干啥呢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二宝道,“妈,我会保护你的。”
  三宝嚷嚷道,“对,爸爸是老流氓!”
  许南南一口水差点喷出来。看着桌子对面正淡定的吃着东西的林青柏。
  林青柏咳了一下,“你声音太大了。”
  许南南:“……”她知道三孩子不懂,于是看向于爷爷和于奶奶。于爷爷埋头喝着粥,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于奶奶喝着粥,迷糊道,“你们说啥呢,咋声音这么小,我都听不到。”
  三宝大声道,“妈妈说爸爸是老流氓——”
  “啥?”于奶奶歪着耳朵。
  “爸爸是老流氓!”三宝抵在老太太耳边上道。
  于奶奶摇头,“唉,还是听不到,老了,耳朵不行了。”老太太淡定的喝完,然后站起来,看着于爷爷道,“老头子,吃啥呢,走,出去遛弯去。”
  “哦,”
  于爷爷站起来,刚走了两步,又道,“老婆子,等等,拐杖没拿呢。”
  于奶奶道,“拿啥啊,咱又不是腿腕子不行。”牵着于爷爷的手就出门了。
  老太太,您老人家装就装到底行不?许南南生无可恋的看着两老出门,又回头看了看三只摸着脑袋的小崽子,又看了看正一脸正经的林青柏,脸扭曲的不成样子。
  她这是做了什么孽啊,找了这么个不正经的男人,生了三个小混蛋。她的大闺女哟,贴心可爱的大闺女去哪里了。
  许南南决定好好的发展自己事业,不再为家庭操心了。
  女人得有自己的事业。于是三只宝贝被扔到了爷奶家里。连林青柏都被赶到书房睡,归期待定。
  作为外交部闲职人员,她是没啥事儿做的。除了自学外语之外,平时就是学一些政策。然后看看发言人对外发言稿。
  她发现,自从最近国内的外交发言人们对外底气十分足。通俗点说是牛气十足。
  许南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驻外外交官发来消息,在国外坐的所谓高配车子,性能竟然还比不上国内自产的。去视察了一些机械厂,里面的机床也没国内好。所以说,咱们除了穷一点,没什么比别人差的,当然要挺起胸膛做人。
  知道这事情之后,许南南瞬间感觉心里胀胀的,酸酸的。然后她豪情万丈的想着,啥叫咱除了穷一点啊,咱不穷。等改革开放了,咱肯定不穷。
  不久后,国内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改革,一种是守旧。观念不同,上面也经过几次激烈的会议。
  许南南一时激动,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文章——《改革开放后的美好蓝图》
  这是一篇构思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翻天覆地变化的文章。许南南这两年担任公职,不止外文渐长,也学到了几分体制内的文字功底。
  写完之后,自己看了,都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个美丽富强的世界。差点热泪盈眶。
  晚上林青柏回来,她将文章给林青柏看,“你觉得能发表吗?”
  林青柏看了一遍,看到眼眸发亮,然后笑道,“可以。”
  “你不怕影响你?”许南南心里虽然知道结果,不过还是很尊重林青柏的决定的。毕竟夫妻一体,她不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去做出对对方不好的事情。
  林青柏笑道,“现在又不是过去,大不了咱们一家人回南江去。而且,为了你这文章上描绘的蓝图,我愿意赌一把。”
  许南南伸手拥着他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相信我,以后我们会过上这样的日子的。国家会比我描述的还要富强。”那位睿智的领导人,会带领国家,走上一条金碧辉煌的康庄大道。
  文章发表之后,果然引起了轰动。许南南对外的身份不怎么样,可她的声音就是代表了林青柏的声音。
  林青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冲击,干脆休病假回家里带孩子。
  为了补偿这位职场失意的男人,许南南允许他回了房间,自己也请了假,回家给孩子他爹做好吃的。
  许南南的一篇文章激起的浪花很快就拍下去了。可关于改革的讨论依然再继续。甚至愈演愈烈,很快,支持改革的声音终于压倒了另外的声音。
  十二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国家开始改革开放。
  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早上,许南南在自家的二层小楼上,看着东边太阳慢慢升起。
  ☆、第173章 后续番外(十四)
  改革开放的文件一下发,全国上下一片沸腾。
  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政策, 各个部门也是忙的不得了。就是许南南这边也忙多了。
  工作忙完之余, 许南南心里琢磨着辞职的事儿。
  她自己也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不可能担任什么实职的。她也不怪上面, 她虽然这些年给国家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料,可毕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 谨慎点也是应该的。而且政治这东西太复杂,她觉得自己不合适。
  所以许南南的想法是, 辞职, 然后发展实业。
  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 但是老百姓们并没有找到方向,还是停留在老观念里面。甚至沿海地区依然很贫穷。许南南准备发展实业,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那些有心有胆量的人有个参照物。